免费发布产品 快速发布资讯

噪音对人体的危害有多大

   2021-04-25 10040
核心提示:一般认为40分贝是人类正常的环境声音,高于这个值就有可能会产生一些危害,包括影响睡眠和休息、干扰工作、妨碍谈话、使听力受损
一般认为40分贝是人类正常的环境声音,高于这个值就有可能会产生一些危害,包括影响睡眠和休息、干扰工作、妨碍谈话、使听力受损、甚至引起心血管系统、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等方面的疾病,基本上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类:

  1)干扰睡眠,影响人的睡眠质量和数量,出现呼吸频繁、脉搏跳动加剧、神经兴奋等,第二天会出现疲倦、易累,影响工作效率,长期下去会引起失眠、耳鸣多梦、疲劳乏力、记忆力衰退等症状,在高噪音情况下,这种病的发病率可达到50~60%;
  2)损伤听力,85分贝以下噪声不至于危害听觉,而超过85分贝可能对听力造成损伤,但是这种伤害只是暂时的,只要不是长期生活在这种高噪音条件下还是可以恢复的;
  3)对人体的生理影响,噪声会引起人体紧张的反应,刺激肾上腺的分泌,引起心率改变和血压上升。噪声可使人的唾液、胃液分泌减少,胃酸降低,从而易患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;
  4)对儿童和胎儿的影响,在噪声环境下儿童的智力发育缓慢,有研究表明吵闹环境下儿童智力发育比安静环境中的低20%。噪声还会对母体产生紧张反应,引起子宫血管收缩,以致影响供给胎儿发育所必需的养料和氧气。

  怎样才能减少噪声呢?以下五“点”就是让居隔声测量系统室静悄悄的有效方法。
  1.墙壁粗糙点:墙壁过于光滑,室内就容易产生回声,从而增加噪声的音量。因此,可选用壁纸等吸音效果较好的装饰材料,还可利用文化石等装修材料,将墙壁表面弄得粗糙一些,可减弱噪声。另外,墙壁、吊顶可选用隔音材料,如矿棉吸音板等。

  2.布艺多用点:使用布艺来消除噪声也是较为常用且有效的办法。试验表明,悬垂与平铺的织物,其吸音作用和效果是一样的,如窗帘、地毯等,窗帘的隔音作用最为明显。另外是铺设地毯,其柔软的触感不但能产生舒适温馨的感觉,而且能消除脚步的声音,有利于人们休息。在卧室,为了保证宁静的休息环境,应选用质地厚实的窗帘帷幔织物以控制光线和外界噪声。

  3.地板选软点:木质家具的纤维,多孔性,能吸收噪声,购置家具时可适当考虑,装修中使用软木地板也是一种有效选择。

  4.墙面厚一点:临街一面要隔音。将临街一面的窗子改装成“隔音窗”,如双层窗户,可以有效隔音,选用中空玻璃,隔音效果也较好。另外,装修期间可以把临街一面的墙壁加一层纸面石膏板,噪声危害墙面与石膏板之间用吸音棉填充,然后再在石膏板上黏贴墙纸或涂刷墙面涂料。

  5.光线柔和点:炫目的地板、天花板、墙壁会干扰人体中枢神经系统,让人心烦意乱,也使人对噪声格外敏感。所以室内装饰时,对各种灯具和装饰材料的选择要格外注意光线柔和。噪音对人的危害:生理上引起听力损失、心律不齐、血压升高、营养不良。在高分贝下,可使人失眠、神经衰弱、心脏功能失常心理上引起人情绪烦躁、降低工作效率、分散注意力、妨碍睡眠。什么是噪音?噪音污染对人有什么危害?

噪音是一类引起人烦躁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。

噪音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、车辆鸣笛、工业噪音、建筑施工、社会噪音如音乐厅、高音喇叭、早市和人的大声说话等。

噪音给人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:

· 损害听力。有检测表明: 当人连续听摩托车声, 8小时以后听力就会受损; 若是在摇滚音乐厅, 半小时后, 人的听力就会受损。

· 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、我国对城市噪音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: 地区的噪音每上升一分贝, 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%。

·影响人的神经系统, 使人急躁、易怒。

·影响睡眠, 造成疲倦。

分贝值表示的是什么?分贝值表示的是声音的量度单位。

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是0-10分贝。分贝值每上升10,表示音量增加10倍,即从1分贝到20分贝表示音量增加了100倍。

人低声耳语约为30分贝,大声说话为60-70分贝。分贝值在60以下为无害区,60-110为过渡区,110以上是有害区。汽车噪音为80-100分贝,电视机伴音可达85分贝,人们长期生活在85-90分贝的噪音环境中,就会得“噪音病”。电锯声是110分贝。喷气式飞机的声音约为130分贝。当声音达到120分贝时,人耳便感到疼痛。

本文章内容 来源于 百度知道 ,如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联系 2850832025@qq.com, 本网收到通知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本篇内容

 
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
 
更多>同类销售文章
推荐产品
扫码加销售专员微信

气体检测仪

    13241854077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  |  京ICP备10020141号-3